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诗句 | 读音 |
---|---|
却忆桐君老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quèyìtóng jūnlǎo |
俱还桂父年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jùhuán|háiguì fùnián |
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忆】《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 《增韻》古作意,誤。
【桐君】1.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南朝梁陶弘景《〈本草〉序》:“又云,有桐君《採药録》説其花叶形色。”宋司马光《药圃》诗:“山相慙多识,桐君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晋王嘉《拾遗记·魏》:“道家云:‘昔仙人桐君採石,入穴数里,得丹石鷄,舂碎为药,服之者令人有声气,后天而死。’”唐皎然《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2.琴的别称。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桂父】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桂父》:“桂父者象林人也,色黑而时白时黄时赤。南海人见而尊事之。常服桂及葵。”晋左思《吴都赋》:“桂父练形而易色,赤须蝉蜕而附丽。”唐皎然《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诗:“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明夏完淳《郭景纯<游仙>》诗:“桂父攀玉华,山图呼碧落。”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