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无上策,分手鬓毛苍
去留无上策,分手鬓毛苍释义
【分手】1.别离。南朝梁江淹《别赋》:“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唐杜甫《逢唐兴刘主簿弟》诗:“分手开元末,连年絶尺书。”《红楼梦》第一回:“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曹靖华《忆范文澜同志》:“我全家和仲沄家一分手就是十几年。”2.引申指断绝关系。如:这一对好朋友分手是别人料不到的事。3.分头;各自。唐王建《霓裳词》之四:“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4.谓与人世别离。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惟愿普天之下,自今永脱魔鬼之迷途,尽遵天父之天道,则分手时,天堂易尚,否则尽头处地狱难逃。”
【鬓毛】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宋刘过《水调歌头》词:“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鬢毛斑。”清顾炎武《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鬢毛侵。”清陈维崧《齐天乐·重游水绘园有感》词:“深悔重来,不来也省髩毛换。”
【苍】〔古文〕《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又《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又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又《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又《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又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又《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
【去留】1.离去或留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咨其去留。”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判官》诗:“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二:“高大成并不关心她们的去留。”2.指离去者或留下者。元刘忠之《太常引·送郭复斋》词:“春风满路,堤边杨柳,难繫去留情。”3.取舍。晋陆机《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本朝进士……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清吴敏树《<归震川文别钞>序》:“盖余心之所私喜者,而非以是为去留也。”4.
【无上】1.至高,无出其上。《荀子·君子》:“尊无上矣。”《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卓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宋王安石《贺致政杨侍读启》:“备位於兹,仰高无上。”闻一多《端节的历史教育》:“是谁首先撒的谎,说端午节起于纪念屈原,我佩服他那无上的智慧。”2.谓无可听从之上司。《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杜预注:“听彘子、赵同、赵括,则为军无上令,众不知所从。”3.目无长上
【策】《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音。《儀禮註》策,也。《蔡邕·獨斷》策者,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爲。連編諸,乃名爲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通攷》漢制,取士作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又策書。《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又籌也,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