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

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

诗句读音
群献馀端绪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qúnxiànduān xù
中原故典刑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1|4yuán gùdiǎn xíng

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释义

【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献】《篇海》同獻。《字彙》俗獻字。(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建切,音憲。《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禮·曲禮》犬曰羹獻。又《廣韻》進也。《爾雅·釋詁》享獻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獻。《周禮·天官·小宰》膳獻。《註》膳獻,禽羞俶獻也。又《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又《書·益稷》萬邦黎獻。《傳》獻,賢也。《論語》文獻不足故也。又《爾雅·釋言》獻,聖也。《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又姓。《風俗通》秦大夫獻則。又《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

【端绪】。《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韩彦古》:“卷帙浩博,未见端绪,彦古常欲略观而不可得。”明方孝孺《与王修德书》:“吾兄前书有学无端绪之叹,甚见进学之篤。”清恽敬《与赵石农》之一:“诸事沓来,近日略有端绪矣。”2.先例;渊源。《汉书·淮南宪王刘钦传》:“既开端绪,愿卒成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明宋濂《<曾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裔,分自南丰。父祖皆宋进士,书诗之业,远有端绪。”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原故】缘故,原因。清李渔《巧团圆·悬标》:“丑:‘不説还好,若説起原故来,只怕兄长也要动气,不但不劝,还要帮著我们打哩。’”《红楼梦》第二二回:“凡事都有个原故,説出来人也不委屈。”《老残游记》第一五二回:“他父女回説:‘不懂这是什么原故。’”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七:“难道演员为了要演戏的原故,真的去做一次贼,杀一次人么!”2.犹事故。亦指不便明言之事。《红楼梦》第一百回:“要是他急出个原故来,不但你添一层烦恼,我越发没了依靠了。”《红楼梦》一一二回:“不是前年外头説他和他们家什么寳二爷有原故,后来不知

【典刑】1.常刑。《书·舜典》:“象以典刑。”孔传:“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三国魏曹操《选军中典狱令》:“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元年》:“自古败军之将,必正典刑,不尔,无以谢天下。”2.见“典型”。3.掌管刑法。《汉书·叙传下》:“释之典刑,国宪以平。”宋陈亮《廷对策》:“数年以来,典刑之官遂以杀为能,虽可生者亦傅以死。”4.正法。元关汉卿《窦娥寃》第三折:“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朝秘史》卷九:“若有违号令者,我认得的,便拿将来;不认得的,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