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心知未昧,诸老屹相连
群心知未昧,诸老屹相连释义
【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心知】心智。知,同“智”。《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陆德明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诗:“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唐李咸用《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明冯梦龙《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說文》旦明也。一曰闇也。《博雅》冥也。《易·屯卦》天造草昧。《疏》昧謂冥昧。《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又《書·太甲》先王昧丕顯。《疏》昧是晦冥,是未明,謂夜向晨也。《詩·鄭風》士曰昧旦。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傳》闇則攻之。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註》昧,猶貪冒。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註》幽昧,不明也。又樂名。《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又縣名。《類篇》在益州。又與沬同
【诸】〔古文〕《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又《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又《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又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屹】《廣韻》魚訖切《集韻》逆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音仡。屹崪,山貌。《正字通》山獨立壯武貌。 《集韻》或作阣。
【相连】连接;彼此关联。汉王充《论衡·诘术》:“民间之宅,与乡亭比屋相属,接界相连。”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朕即位已来,寝疾未平,反逆之谋,相连不絶。”《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清杭世骏《质疑·礼记》:“且下与内宗外宗相连,其为即天官之世妇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