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冒荣者,天壤亦何言
诗句 | 读音 |
---|---|
区区冒荣者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五馬 拼音: qū qūmào róngzhě |
天壤亦何言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 tiān rǎngyì héyán |
区区冒荣者,天壤亦何言释义
【区区】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三国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江表之城,守区区之吴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张天翼《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復勾践之讎,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清黄生《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
【冒荣】荣耀。唐刘禹锡《代让同平章事表》:“岂敢冒荣,遂安窃位?”宋王禹偁《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李氏害据,百官备具。去就终始,公得其所。人皆冒荣,我守臺陵。”宋苏轼《缴进李定词头状》:“李定备位侍从,终不言母为谁氏,强颜匿志,冒荣自欺。”典
【者】《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赭。《說文》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又《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又叶阻可切。《繆襲·挽
【天壤】1.天地;天地之间。《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战国策·齐策六》:“故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敝也。”晋张华《鹪鹩赋》:“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宋苏轼《何公桥》诗:“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人之往来,如鵜在河。”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数十年后,种类灭絶於天壤耳。”2.比喻相隔悬殊。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矣。”明高启《赠金华隐者》诗:“嗟我何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徐特立《法国小学教育状况》:“以德法
【亦何】何其;多么。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唐杜甫《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清方文《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言】〔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