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清泉溜,参差细草栽

屈曲清泉溜,参差细草栽

诗句读音
参差细草栽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六咍
拼音: cēn cīxì31
屈曲清泉溜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去四十九宥
拼音: qū qǔqīng quánliū|liù

屈曲清泉溜,参差细草栽释义

【参差】1.不齐貌。《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汉张衡《西京赋》:“华岳峩峩,冈峦参差。”唐孟郊《旅行》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2.纷纭繁杂。三国魏左延年《秦女休行》:“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悵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唐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栽】《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哉。《說文》作,草木之殖曰栽。《中庸》栽者培之。又穉曰栽,長曰樹。《廣韻》種也。又《博雅》栽閣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昨代切《正韻》作代切,音再。《說文》築牆長板。《左傳·桓五年》水昏正而栽。《註》設築板。 俗作,非。

【屈曲】1.弯曲,曲折。《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三国吴薛综注:“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唐李群玉《九子坂闻鹧鸪》诗:“正穿屈曲崎嶇路,又听钩輈格磔声。”明唐顺之《条陈水运事宜》:“见闽浙人舟行石罅间,屈曲无碍。”宋教仁《登韬光绝顶》诗:“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餘屈曲,难以辞极也。”3.委曲,曲意迁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

【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又《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又水溜下也。《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又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又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又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又與流通。《靈樞經》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