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水波岂云恶,要是暴戾神方恫
诗句 | 读音 |
---|---|
区区水波岂云恶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qū qūshuǐ bōqǐ|kǎiyúnè|wù|ě|wū |
要是暴戾神方恫 |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yào shìbào lìshénfāngdòng |
区区水波岂云恶,要是暴戾神方恫释义
【区区】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三国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江表之城,守区区之吴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张天翼《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復勾践之讎,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清黄生《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
【水波】水的波浪。亦指水。《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陈奇猷校释:“犹言旱云如烟火,雨云如水波耳。”《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传:“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宋苏轼《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凌力《星星草》第十七章三:“他连忙揉眼向外看,黑沉沉的夜里,看不见房屋、树影、水波。”漢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恶】〔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堊。《廣韻》不善也。从心亞聲。《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又醜陋也。《書·洪範》六極,五曰惡。《傳》醜陋也。《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又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又粗也。《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謂粗飯也。又年凶曰歲惡。又器物不良曰苦惡。又糞穢也。《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師古曰》惡卽矢也。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又多所不可曰性惡。《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又《廣韻》烏路
【要是】是。宋范成大《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谓言老将至,不饮何时乐?未能忘煖热,要是怕冷落。”2.大概是。清周亮工《书影》卷八:“此妇要是隐娘、红线之流。”3.连词。如果;如果是。《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要是叫她记住了,他肚子里可就装不住了,就这么个傻心肠儿。”巴金《家》四:“要是大小姐还在的话,那么还有个关心我的人。”
【暴戾】残暴酷虐;粗暴乖戾。《诗·小雅·頍弁序》:“﹝幽王﹞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孔颖达疏:“王之政教酷暴而戾虐。”《史记·六国年表序》:“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唐柳宗元《时令论下》:“若陈隋之季,暴戾淫放,则无不为矣。”秦牧《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绝大多数神经病人都是相当沉默的……狂躁暴戾,反而是神经病中较少有的表现形式。”
【神】〔古文〕《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恫】《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音通。《說文》痛也。从心同聲。《詩·大雅》神罔時恫。《集韻》或作痌恿。又呻吟也。《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爲呻恫。又《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又《廣韻》《韻會》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