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释义
【经】〔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又《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又《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又《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禮·月
【过失】因疏忽而犯的错误。《管子·山权数》:“晋有臣不忠於其君,虑杀其主,谓之公过。诸公过之家,毋使得事君,此晋之过失也。”《宋书·向靖传》:“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其治於恶人无所贷,至其过失则无所不容。”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继续大声地叫喊着,‘我们的过失我们自己担当。’”2.因疏忽大意而犯罪。《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郑玄注:“郑司农云:‘过失犹今律过失杀人,不坐死。’……过失,若举刃欲斫伐而軼中人者。”《晋书·刑
【是非】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晋陶潜《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2.指辨别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3.褒贬;评论。《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清沉复《浮
【曲直】和平直。《书·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清陈梦雷《木瘿瓢赋》:“产五材以利用兮,曲直判而为民资。”2.是非;有理无理。《荀子·王霸》:“不卹是非,不治曲直。”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若我不分一箇曲直,必索要别辨箇是和非。”老舍《蜕》三:“在这机关里,没有是非,没有曲直,而只有毒刑与屠杀。”3.能和不能。指才能上的差别。《荀子·非相》:“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王先谦集解:“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今古】与往昔。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宋苏轼《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唐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元赵孟頫《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