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百种怪,栗栗心胆惊

驱逐百种怪,栗栗心胆惊

诗句读音
栗栗心胆惊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lì lìxīn dǎnjīng
驱逐百种怪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去十六怪
拼音: qū zhúbǎizhǒng|zhòng|chóngguài

驱逐百种怪,栗栗心胆惊释义

【栗栗】1.众多貌。《诗·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栗栗。”郑玄笺:“栗栗,众多也。”2.戒惧貌。栗,通“慄”。《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汉书·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懍懍栗栗,若坠若覆。”3.颤抖貌。栗,通“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忽有一叶大如掌……史独接得,置怀中,坐食顷,觉怀中渐重,潜起观之,觉叶上鳞起,栗栗而动。史惊惧。”慄慄:1.畏惧貌。《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於深渊。”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可不战

【心胆】常以喻胆量。《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唐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2.指心。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3.心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驱逐】策马驰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復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宋梅尧臣《冯子都诗》:“嗣侯喜驱逐,平乐多从宾。”2.引申指争战。清鲁通甫《秦论》:“曩令始皇守之以静,则秦不可灭,令景哀以前,日与晋楚驱逐中原,则亦敝矣。”3.使牲畜等按照人的意志行进。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太子所食泉水北有寺,恒以驴数头运粮上山,无人驱逐,自然往还。”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羣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4.引申为驱使,

【百】〔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

【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壞切,乖去聲。《說文》異也。《增韻》奇也。《風俗通》怪者,疑也。《白虎通》異之言怪也。凡行之詭異曰怪。《中庸》索隱行怪。又狀貌之瑰異亦曰怪。《書·禹貢》鉛松怪石。又《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又氣變常,人妖物孽曰怪。《揚子·太經》怪分靑赤白黑黃,皆物怪也。又怪哉,驚歎之詞。又姓。《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義。又通作傀。《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傀異烖。《註》傀猶怪也。舊音怪。俗遂作怪。又叶古僞切,音貴。《馬融·長笛賦》波散廣衍,實可異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易林》五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