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终何得,萧萧亦自如
诗句 | 读音 |
---|---|
萧萧亦自如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xiāo xiāoyìzì rú |
扰扰终何得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rǎo rǎozhōnghé|hē|hèdé|děi|de |
扰扰终何得,萧萧亦自如释义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自如】若。神态镇定自然。《史记·张丞相列传》:“通(邓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申屠嘉)坐自如,故不为礼。”《新五代史·周太祖纪》:“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颇自如。”《明史·方国珍传》:“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覘胜负。”《老残游记》第二回:“高谈阔论,説笑自如。”2.犹相当。《史记·李将军列传》:“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五》:“自如者,自当也。”3.谓依然如故。《新唐书·刘仁轨传》:“部
【扰扰】纷乱貌;烦乱貌。《国语·晋语六》:“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列子·周穆王》:“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唐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生涯扰扰竟何成,自爱深居隐姓名。”宋苏轼《荆州》诗之四:“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鰕。”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
【终】〔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又姓。《左傳·定四年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