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诗句读音
叹银汉、何曾风浪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tànyín hànhé zēngfēng làng
人间平地亦崎岖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rén jiānpíng dìyìqí qū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释义

【叹】《龍龕》音以。又《川韻》作又字。(嘆)〔古文〕《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音炭。《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又《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又《大雅》而無永嘆。《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又叶他絹切,音。《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歎叶上見。又叶他涓切,音天。《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zdic&

【银汉】天河,银河。南朝宋鲍照《夜听妓》诗:“夜来坐几时,银汉倾露落。”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冰心《寄小读者》二四:“那夜是阴历初六,双星还未相迩,银汉间薄雾迷濛。”参见“银河”。

【何曾】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宋玉《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汉郑玄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2.何尝;几曾。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唐王昌龄《九日登高》诗:“谩説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宋苏轼《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

【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南人以为邛河”李贤注引汉李膺《益州记》:“渔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輒居宅侧,恬静无它。”唐陆龟蒙《相和歌辞·江南曲》:“寄语櫂船郎,莫夸风浪好。”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孙豹人诗》:“孙豹人枝蔚游焦山,中流风浪大作,舟人失色。”2.比喻艰险的遭遇。宋叶适《题五畏斋》诗:“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风浪只在须臾间。”明李贽《与城老书》:“大抵七十之人,平生所经风浪多矣。”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别说什么大风浪,连婚丧嫁娶都经不起

【人间】閒”。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宋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清郑燮《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崑崙,閲尽人间春色。”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宋赵令

【平地】1.平坦的地面。《左传·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史记·吴王濞列传》:“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清吴伟业《哭志衍》诗:“歇鞍到平地,倏逢锦城乐。”2.平整地面。《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3.犹言突然;平白无故。元无名氏《十样锦》套曲:“谁想驀然平地浪波生,怎知道祸从天降。”《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西门庆﹞官禄临门,平地做了千户之职,就有如此美事。”《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引明曹静照《西江月》词:“鶯儿对对话花梢,平地把人惊觉。”4.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崎岖】1.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唐元结《宿无为观》诗:“九疑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峻青《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2.困厄,历经险阻。《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嶇彊国之间,最为弱小。”唐白居易《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