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诗句 | 读音 |
---|---|
人老太平春未老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rénlǎotài píngchūnwèi |
莺花无害日高眠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īng huāwú hài4gāo mián |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释义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太平】1.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寧。”《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唐温庭筠《长安春晚》诗之二:“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2.泛指平静无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张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巴金《家》三九:“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3.谓高低、胜负。《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周霸不赶,在阵上高叫:‘秦
【春】〔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莺花】花”。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唐杜甫《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鶯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巔。”宋杨万里《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清孙枝蔚《寒食对酒有怀兄弟》诗:“兄弟多年别,鶯花故国思。”2.借喻妓女。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谁著你恋鶯花,轻性命,丧风尘?”清吴伟业《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维扬本鶯花藪泽,自昔新城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艷如昨。”
【无害】害;不妨害。《左传·定公十三年》:“无害,子臣可以免。”《荀子·儒效》:“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2.没有祸患。《诗·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菑无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其祭社稷、宗庙、山川、鬼神,不以其道,无灾无害。”清魏裔介《琼琚佩语》:“世人若不求利,即无害。”3.无枉害。谓公平处事。《墨子·号令》:“守之所亲,举吏贞廉、忠信、无害、可任事者,其饮食酒肉勿禁。”《史记·酷吏列传》:“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司马贞索隐引苏林曰:“言若无比也,盖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高眠】安眠。唐耿湋《春日题苗发竹亭》诗:“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宋王禹偁《五更睡》诗:“左宦离双闕,高眠尽五更。”清李渔《蜃中楼·姻阻》:“介寿归来,河清无事,龙宫尽日高眠。”2.指闲居。唐李华《与弟莒书》:“未遇赵公之举,马厩高眠,古今一也。”明袁宏道《初杜门》诗:“一笑挥铜綬,高眠谢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