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固倚伏,物情徒纠纷

人事固倚伏,物情徒纠纷

诗句读音
物情徒纠纷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wù qíngtújiū fēn
人事固倚伏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rén shìgùyǐ fú

人事固倚伏,物情徒纠纷释义

【物情】1.物理人情,世情。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唐孟浩然《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华亭王文恭公宽然长者,于物情多所未諳。”2.物的情状。唐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清俞国贤《与史文兹饮月下》诗:“物情犹惜晚,吾鬢已成翁。”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3.众情,民心。《后汉书·爰延传》:“事多放滥,物情生怨。”《北齐书·

【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又弟子曰徒。《論語》非

【纠纷】亦作“糺纷”。1.交错杂乱貌。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晋左思《蜀都赋》:“山阜相属,含谿怀谷;岗峦糺纷,触石吐云。”唐沉佺期《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诗:“重崖下縈映,嶛嶢上糺纷。”2.纷忧;杂乱。《宋书·刘勔传》:“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我们的文学新运动》:“不则彻底奋斗,做个纠纷的人生之战士与丑恶的社会交绥。”3.犹

【人事】;人力所能及的事。《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南史·虞寄传》:“匪独天时,亦由人事。”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虽则因人事未尽,象南京的迅速溃退及广州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唐韩愈《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王老爹可肯要他做女婿?”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

【固】〔古文〕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又《唐韻》堅也。《論語》學則不固。《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又《廣韻》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禮·投壺》敢固以請。《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

【倚伏】《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谓祸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汉班固《幽通赋》:“叛迴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唐李颀《别梁鍠》诗:“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明李贽《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五:“尘世难量倚伏机,静驱猫犬闭柴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