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

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

诗句读音
天道有回旋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iān dàoyǒu|yòuhuí xuán
人心方激切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rén xīnfāngjī qiè

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释义

【天道】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夏。”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郭象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唐孟郊《感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回旋】旋转,盘旋。晋张华《博陵王宫侠曲》之二:“腾超如激电,回旋如流光。”回,一本作“迴”。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尺六细腰女,舞袖轻回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是夕,灯花散采,倏忽变现,喷烟高二三尺,有风雾回旋。”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他仿佛急流里的一滴水滴,没有回旋转侧的余地,只有顺着大众的势,脚不点地地走。”2.指回环旋绕。宋苏轼《游径山》诗:“众峯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涂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鐙相回旋。”清黄宗羲《永乐寺碑记》:“穹殿中峙,轩廡回旋。”3.返回;回转。元郑光祖《老君堂

【人心】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梅尧臣《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清姚鼐《仪郑堂记》:“自郑王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激切】直率。《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昔称韩非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何小姐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2.犹激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刘良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宋苏辙《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