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既不类,天道亦反常
人心既不类,天道亦反常释义
【天道】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夏。”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郭象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唐孟郊《感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反常】跟常道相反;跟常情不同。《易·屯》:“十年乃字,反常也。”《后汉书·周章传论》:“孔子称‘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也者,反常者也。”唐柳宗元《非国语下·围鼓》:“城之畔而归己者有三:有逃暴而附德者,有力屈而爱死者,有反常以求利者。”郭小川《山中》诗:“冷漠、寂静、安详,一切都似乎是这样怪诞和反常。”
【人心】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梅尧臣《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清姚鼐《仪郑堂记》:“自郑王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
【不类】。《诗·大雅·瞻卬》:“不弔不祥,威仪不类。”毛传:“类,善。”孔颖达疏:“威仪有不善。”晋刘琨《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旧唐书·德宗纪下》:“秉心匪彝,自底不类。兇狡成性,扇构多端。”2.作自谦之词,犹不肖。《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蔡沉集传:“不类犹不肖也。”明何景明《六子诗序》:“六子者皆当世之名士也,予以不类,得承契纳,辅志励益者多矣!”3.不同;不象。《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唐韩愈《石鼓歌》:“辞严义密读难完,字体不类隶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