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既许推仁政,玉笋清班趁早排
诗句 | 读音 |
---|---|
仁心既许推仁政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rénxīnjìxǔ|hǔtuīrén zhèng |
玉笋清班趁早排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四皆 拼音: yù sǔnqīngbānchèn zǎopái|pǎi |
仁心既许推仁政,玉笋清班趁早排释义
【仁】〔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又姓。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推】《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退平聲。《說文》排也。《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又移也。《詩·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又讓所有以予人也。《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卻也,諉也。又《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音。順遷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又《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
【仁政】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孟子发挥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魏人置豹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清唐甄《潜书·柅政》:“虽有仁政,百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鲁迅《佚文集·随感录》:“一种是絮絮叨叨叙述些过去的荣华,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贵,小
【玉笋】笋”。1.笋的美称。宋杨万里《初三游翟园》诗:“不羞人面对风物,奈尔玉笋金柑何?”2.喻英才济济。《新唐书·李宗闵传》:“俄復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庠、袁都等,世谓之玉笋。”宋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捧詔瑶池下,辞班玉笋中。”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引王梦楼《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吟诗喜得江山助,问字欣添玉笋围。”3.喻女子手指。唐韩偓《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宋孙惟信《风流子》词:“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綉巾拭泪,金柳初攀。”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
【班】〔古文〕《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頒。《書·堯典》班瑞于羣后。又《爾雅·釋言》班,賦也。《註》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註》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又《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註》班,位也。又《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註》班,次也。又《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註》
【趁早】早”。1.及早;及时。唐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十七:“簿籍谁能问,风寒趁早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天晚了,趁早上船去。”《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家里奶奶子説:‘老爷子,你要留下指使就留下,既不留下,就趂早儿给了人家,耽误了人家待怎么?’”清陈其德《趁早歌》之一:“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巴金《家》十四:“我常常想,还是趁早走罢。”2.一早;清晨。《水浒传》第十六回:“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醒世姻缘传》第二回:“禹明吾问説:‘你趁早那里回来?’”3.赶早。徐兴业《金
【排】《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音牌。《說文》擠也。一曰推也。《增韻》斥也。《禮·少儀》排闔說屨於戸內者,一人而已矣。《疏》排推門扇也。《史記·樊噲傳》廼排闥直入。又《魯仲連傳》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又列也,安置也。《前漢·朱買臣傳》相推排成列中庭拜謁。《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又彭排。軍器也。《釋名》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後漢·袁紹傳》蒙楯而行。《註》楯今之旁排也。又《集韻》《韻會》步拜切,音憊。排揩,强突也。又與囊韛通。吹火韋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