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随处见,民事切身看

仁心随处见,民事切身看

诗句读音
民事切身看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mín shìqiè shēnkàn|kān
仁心随处见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rénxīnsuí chùjiàn|xiàn

仁心随处见,民事切身看释义

【民事】1.犹国政。《国语·鲁语上》:“舜勤民事而野死。”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夏后太康娱於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汉荀悦《申鉴·政体》:“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为养生。”清唐甄《潜书·柅政》:“曷若量己之力……以其半勤民事,察农桑,筑圩防,计丰凶,除奸慝,则民亦少害矣。”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宋苏轼《答宋寺丞书》:“至於吏道、法令、民事、簿书、期会,尤非所长,素又不喜从事於此。”《宋书·百

【切身】身为外界所迫。语出《晏子春秋·杂上二四》:“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僕也。”晋傅玄《安民》:“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乐不可捨者,患不能切身也。”2.与己身密切相关。宋朱熹《答程正思书》:“朝夕点检,是切身之急务。”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五章:“怎把自己切身的事抛了不想,却去跑起野马来了。”3.犹亲身。明高攀龙《就正录自序》:“第举吾幼所诵读者,切身体味之,而见矣。”马南邨《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4.翻译佛经时

【仁】〔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又姓。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随处】处。唐杜甫《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明李贽《与李惟清书》:“若僕则到处为客,不愿为主,随处生发,无定生处。”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四川的区域本来离热带很远,但随处差不多都有榕树。”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