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焙衣巾留白醭,年侵腰脚倦黄昏

日焙衣巾留白醭,年侵腰脚倦黄昏

诗句读音
年侵腰脚倦黄昏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nián qīnyāojiǎojuànhuáng hūn
日焙衣巾留白醭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4bèiyī jīnliúbáibú

日焙衣巾留白醭,年侵腰脚倦黄昏释义

【年侵】1.年纪渐老。唐杜甫《寄赞上人》诗:“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唐白居易《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侵身力衰。”2.年底渐近。唐杜甫《瀼西寒望》诗:“年侵频悵望,兴远一萧疎。”唐白居易《和东川杨慕巢尚书》诗:“行断风惊雁,年侵日下坡。”3.年成荒歉。明刘基《旱天多雨意五首呈石末公》诗:“移家愁地蹙,经国恨年侵。”

【腰】《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又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又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 《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脚】《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音蹻。《說文》脛也。《釋名》脚,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脚脛也。《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脚。(腳)《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蹻。《說文》脛也。或作脚。《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又以足蹂物曰腳。《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註》郭璞曰:腳掎足。《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倦】《廣韻》渠卷切《集韻》《正韻》逵眷切,權去聲。懈也。疲也。《禮·儒行》敦行而不倦。又倨也。《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見一士焉,方倦龜殼而食蛤梨。《註》楚人謂倨爲倦。又叶渠運切,音郡。《劉楨·魯都賦》至於日昃,體勞怠倦。一張一弛,文武之訓。 《說文》力部作,人部作〈亻〉,音義同。宜合倦爲券字,重文不必分爲二。

【黄昏】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冰心《寄小读者》七:“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2.昏黄,光色较暗。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草名。王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王孙》。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焙】《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煏也。《集韻》本作。又《六書故》烘也。本作。

【衣巾】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儼衣巾。”2.衣服和头巾。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唐白居易《酬牛相公兼呈梦得》诗:“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小生衣巾,扮吴应箕上。”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宋史·宋祁传》:“自为誌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

【白】〔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

【醭】《廣韻》《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音攴。《廣韻》醋生白醭。《集韻》酒上白。又《五音集韻》博木切,音卜。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