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

诗句读音
袅袅持钓竿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niǎo niǎochídiào gān
日出乘钓舟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4chū chéngdiào zhōu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释义

【袅袅】亦作“嬝嬝”。1.轻盈纤美貌。晋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女。”南朝梁武帝《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2.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金陵去。”宋辛弃疾《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3.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

【持】《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钓竿】亦作“钓杆”。1.钓鱼竿。三国魏曹丕《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唐张祜《京城寓怀》诗:“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到长安。”《红楼梦》第三八回:“黛玉放下钓杆,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2.古曲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钓竿》,伯常子妻所作也。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父,其妻思之,每至河侧作《钓竿》之歌。后司马相如作《钓竿》之诗,今传为古曲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收有《钓竿》三首、《钓竿篇》四首。漢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出乘】乘务员随车工作。《当代》1983年第5期:“行李员每次出乘,都要在茶垭站和男朋友叽叽咕咕。”漢

【钓舟】犹渔船。南朝梁刘孝绰《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唐李涉《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元刘秉忠《溪上》诗:“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