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诗句读音
食亦非膏粱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shí|sì|yìyìfēigāo liáng
日高始就食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拼音: 4gāoshǐjiù shí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释义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膏粱】1.肥美的食物。《国语·晋语七》:“夫膏粱之性难正也。”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王孙公子﹞鼻饜乎兰麝,口爽於膏粱。”唐刘禹锡《武夫词》:“今来从军乐,跃马飫膏粱。”闻一多《奇迹》诗:“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2.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二》:“诸侍中皆膏粱之餘,势家子弟,无宿德名儒可顾问者。”《晋书·范宁传》:“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十:“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穡。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高】《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又《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始】〔古文〕乨兘《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音。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又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

【就食】1.谓出外谋生。《史记·平準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飢民得流就食江淮间。”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又与汝就食江南。”宋曾巩《救灾议》:“屋庐构筑之费既无所取,而就食於州县,必相率而去。”明李贽《答周柳塘书》:“强者有搬运之能,弱者有就食之策。”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由于官兵烧杀掠夺……略阳、天水等六郡汉氐各族人民数万家十余万口流亡入蜀就食。”2.往食,前往用餐。《史记·秦始皇本纪》:“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清昭槤《啸亭杂录·牧庵相国》:“尝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每就食於麪馆,吴人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