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句 | 读音 |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qīng yānsàn|sǎnrùwǔ hòu1|0|0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释义
【轻烟】亦作“轻烟”。1.轻淡的烟雾。南朝梁元帝《咏雾》:“乍若轻烟散,时如佳气新。”元白朴《天净沙·秋》套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许地山《缀网劳蛛·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里舒放出来,慢慢地往后延展。”2.明初金陵妓楼名。明祝允明《野记》:“国初於京师建妓馆六楼于聚寳门外,以安远人,故名曰来賔,曰重译,曰轻烟,曰淡粉,曰梅妍,曰柳翠。”《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我国初洪武爷时也有官妓,共建十六楼于南京:……轻烟、淡粉、梅妍、翠柳、南市,北市。”清钱谦益《金陵杂题绝句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五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参见“五侯九伯”。2.指同时封侯的五人。汉成帝封其舅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见《汉书·元后传》。《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李善注:“《汉书》曰:成帝悉封舅王谭、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商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3.指同时封侯的五人。东汉大将军梁冀擅权,其子梁胤、叔父梁让及亲属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前梁氏五侯,毒徧海内。”李贤注:“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4.指同时封侯的五人。汉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交河有书生,日暮独步田野间。”
【汉】〔古文〕《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
【宫】《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弓。《說文》室也。从宀,躳省聲。《白虎通》黃帝作宮室,以避寒暑。宮之言中也。《釋名》宮,穹也。屋見垣上穹隆然也。《詩·大雅》雝雝在宮。《周禮·內宰六宮註》婦人稱寢曰宮。宮者,隱蔽之言,天子謂之六寢。又《禮·儒行》儒有一畝之宮。《註》宮,牆垣也。《儀禮·士昏禮》母戒女曰:夙夜無違宮事,古者貴賤所居,皆得稱宮,至秦始定爲至尊所居之稱。又宗廟亦曰宮。《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宮。《孔氏曰》可以奉祭祀曰事,祭必於宗廟曰宮,互見其義也。又學名。《禮·曲禮》諸侯
【传】《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又丁戀反。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又《說文》遽也
【蜡烛】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饮酒醉……举蜡烛火掷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宋汤恢《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茅盾《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