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剧春熙
诗句 | 读音 |
---|---|
荣路徘徊力已疲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róng lùpái huáilìyǐpí |
保全恩惠剧春熙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bǎo quánēn huìjùchūn xī |
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剧春熙释义
【荣路】指仕途。《后汉书·左周黄传论》:“中兴以后,復增敦朴、有道、贤能……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謫居今共远,荣路昔同趋。”宋陆游《遣兴》诗:“虚名大似月蟾兔,荣路久如风马牛。”
【徘徊】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杨倞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
【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又《後漢·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疲】《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麋切,音皮。《說文》勞力也。《玉篇》乏也。《增韻》倦也。《前漢·萬石君傳》慶慙不任職,上書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駑無以輔治。《後漢·光武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又《增韻》止也。又《管子·小匡篇》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幣。《注》疲謂瘦也。又《集韻》或作罷。《左傳·成十六年》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釋文》疲,亦本作罷。又《類篇》章移切,音支。病也。 《類篇》或作疷。
【保全】1.保护使不受损害。《汉书·贾捐之传》:“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饉,保全元元也。”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寇忠愍之贬所素厚者九人,自盛文肃已下,皆坐斥逐,而杨大年与寇公尤善,丁晋公怜其才,曲保全之。”《红楼梦》第四五回:“事情虽多,也该保全身子,检点着偷空儿歇歇。”巴金《纪念雪峰》:“我相信别人,同时也想保全自己。”2.谓获得保护而安然存在下来。《隋书·循吏传·柳俭》:“俭抚结人夷,卒无离叛,竟以保全。”《明史·太祖纪二》:“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
【恩惠】仁爱。亦谓他人给予的好处、照顾。《文子·自然》:“去恩惠,舍圣智,外贤能,废仁义,灭事故,弃佞辩,禁姦伪,则贤不肖者齐於道矣。”《汉书·息夫躬传》:“辩慧则破正道,深刻则伤恩惠。”唐杜甫《宿凿石浦》诗:“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朱子语类》卷七七:“人施恩惠时,心自是直,无疑惮心。”老舍《蜕》十三:“桂枝把他服侍好,这是他终身不能忘记的恩惠。”漢
【剧】《唐韻》奇逆切《集韻》《韻會》《正韻》竭切,音屐。《玉篇》甚也。《廣韻》增也,艱也。《王粲·詠史詩》人生各有志,終不爲此移。同知薶身劇,心亦有所施。《註》言三良殉秦穆,皆知死禍甚烈,不得不爲人用也。又戲也。《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眞戲劇。又姓。《史記·游俠傳》雒陽有劇孟。又縣名。《集韻》在北海。
【春熙】春日融和的光辉。唐李峤《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诗:“鱼猜水冻行犹涩,鶯喜春熙弄欲娇。”元刘闻《茧馆赋》:“当时物之代迁,抚春熙之载阳。”明高启《雪斋为述上人赋》诗:“开门一笑定起迟,虚空大地皆春熙。”2.温和欢乐貌。宋欧阳修《南獠》诗:“狂孽久不耸,民物含春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