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三叶秀,和气一门春

儒风三叶秀,和气一门春

诗句读音
儒风三叶秀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四十九宥
拼音: rú fēngsān yèxiù
和气一门春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八諄
拼音: hé qìyī ménchūn

儒风三叶秀,和气一门春释义

【儒风】的传统、风尚。《南齐书·陆澄传》:“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歷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唐韩愈《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见寄之作》:“威令加徐土,儒风被鲁邦。”典

【三叶】1.三世。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南齐书·郁林王纪》:“自我皇历启基,受终於宋,睿圣继轨,三叶重光。”唐杜甫《别李义》诗:“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仇兆鳌注:“从义之父,上溯至道王为三世,故曰嗣三叶。”2.指荠、葶苈、菥蓂三种野菜。《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高诱注:“昔,终也。三叶、薺、葶歷、菥蓂也。是月之季枯死,大麦熟而可获。”3.犹言三杯。清林云凤《题申维久蕉隐》诗:“惟嫌饮量胜三叶,未得陶然大道通。”参见“三蕉叶”。

【秀】《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又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又三秀,

【和气】1.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宋王安石《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汉王充《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明杨慎《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3.温和的气度。《礼记·

【一门】。《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郈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颜、閔寧不仕耳。”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唐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京兆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李逵﹞

【春】〔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