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遣,赖有高阳侣

如何排遣,赖有高阳侣

诗句读音
赖有高阳侣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4yǒu|yòugāo yánglǚ
如何排遣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rúhé|hē|hèpái qiǎn

如何排遣,赖有高阳侣释义

【赖】〔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癩。《說文》贏也。《類篇》一曰恃也。《書·大禹謨》萬世永賴。《疏》萬代常所恃賴。又《史記·高祖紀》大人常以臣無賴。《註》晉灼曰:賴,利也。無利於家也。或曰江淮之閒謂小兒多詐狡猾爲無賴。又《揚子·方言》予賴,讎也。南楚之外曰賴,秦晉曰讎。《註》賴,亦惡名。又姓。《風俗通》交阯太守賴先。《玉海》賴氏,國名。漢有校尉賴丹。又《韻補》叶力制切。《班固·答賓戲》福不盈眥,禍溢于世,凶人且以自悔,况吉士而是賴。○按《說文》从貝剌聲。俗作頼。非。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高阳】1.指高而向阳之地。《孙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张预注:“居高面阳。”《后汉书·冯衍传上》:“凿巖石而为室兮,託高阳以养仙。”2.颛顼有天下,号高阳。《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高阳,顓頊有天下之号也。”《史记·五帝本纪》:“帝顓頊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汉刘向《九叹·逢纷》:“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嬋连。”3.“高阳酒徒”的略语。宋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何以遇高阳?多营瓮头醁。”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古人嗜酒,以斗

【侣】《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徒伴也。《陸璣·草木疏》麟不侶行。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排遣】1.排除,遣去;消遣。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三启》:“近者累得书,告以羈旅困乏,闻於他人,可为酸鼻,况於某心,岂易排遣。”宋史可堂《蓦山溪》词:“如何排遣,赖有高阳徒。”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今日他母亲不在,我与大姐排遣去者。”清黄钧宰《金壶泪墨·瑟园梦略》:“七情之鬱,不可排遣。”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章:“这不习惯于孤寂的年青学生,不知如何排遣这寂静的夜晚。”2.犹斥逐。唐寒山《诗》之一○四:“富儿会高堂,华灯何煒煌。此时无独者,心愿处其傍。不意遭排遣,还归暗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