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正中
诗句 | 读音 |
---|---|
万里无云月正中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wàn lǐ wú yúnyuèzhèng zhōng |
如何说得天坛上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六養 拼音: rúhé|hē|hèshuō|shuì|yuèdé|děi|detiān tánshàng|shǎng |
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正中释义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正中】中。《易·乾》:“龙德而正中者也。”朱熹本义:“正中,不潜而未跃之时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周时洛邑为天下之中,今天下之势则似荆襄为正中。”《水浒传》第四二回:“正中一所大殿,殿上灯烛荧煌。”曹禺《北京人》第二幕:“屋正中添了一个矮几子,几上搁了一个小小的红泥火炉。”2.谓日当天之中。指正午时分。《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悲谷,是谓餔时。”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天坛】祭天的高台。《宋书·礼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南齐书·礼志上》:“郊为天坛。”2.王屋山的绝顶,相传为黄帝礼天处。唐杜甫《昔游》诗:“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仇兆鳌注:“王屋山絶顶曰天坛。”宋陈师道《谈丛》卷十八:“王屋天坛,道书云黄帝礼天处也。”3.指北京的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之处。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封建时代祭祀建筑。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