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释义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霶霈】1.大雨。汉焦赣《易林·巽之离》:“隐隐大雷,霶霈为雨。”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启》:“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清曹寅《望雨谣》:“幽天赫赫势霶霈,雷公振鐸驱山碎。”2.比喻盛大;盛多。唐独孤及《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天旋物顺动,德布泽霶霈。”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上坐未久,书生杀驴拔蒜备饌,酒肉霶霈,上顾而奇之。”宋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有时肆颠狂,醉墨洒霶霈。”
【万物】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唐杜甫《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明王守仁《<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艾青《光的赞歌》三:“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2.犹众人。《宋书·沉文秀传》:“﹝文秀﹞説庆之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熙熙】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2.平易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寧(管寧)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3.广大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