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气匆匆雨露边,璧门金阙倚层巅
诗句 | 读音 |
---|---|
璧门金阙倚层巅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ì ménjīn què3céng diān |
瑞气匆匆雨露边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ruì qìcōng cōngyǔ|yùlù|lòubiān |
瑞气匆匆雨露边,璧门金阙倚层巅释义
【璧门】章宫南的著名建筑,武帝时造。《史记·封禅书》:“於是作建章宫……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水经注·渭水二》引《汉武故事》:“﹝建章宫﹞南有璧门,三层,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2.泛指宫门。唐杜牧《杜秋娘诗》:“窈裊復融怡,月白上璧门。”宋苏轼《夫人阁》诗之四:“縹緲紫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金阙】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闕,高百丈。”唐杨炯《盂兰盆赋》:“晃兮瑶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金闕远,紫宸高,苍天梦梦。”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指金闕以长鎩,向王路而蹶张。”明沉鲸《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清赵翼《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倚】《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又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又《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层巅】“层颠”。高耸而重迭的山峰。唐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馆层巔,槛侧逕。”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庙》诗:“参差层颠屋,邦人祀公孙。”清杜岕《东山行》:“上下陟层巔,蕞尔辨堙谷。”汉
【瑞气】瑞应之气。泛指吉祥之气。《晋书·天文志中》:“瑞气:一曰庆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亦曰景云。此喜气也,太平之应。二曰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或曰,星有两赤彗上向,有盖,下连星。见,必有归国者。三曰昌光,赤,如龙状;圣人起,帝受终,则见。”宋史浩《瑞鹤仙·元日朝回》词:“靄祥烟瑞气,青葱繚绕。”明王世贞《鸣凤记·邹林游学》:“文光瑞气连天碧,楼阁功勋先世泽。”陈毅《杨家岭集团祝寿》诗:“诸兄寿五十,瑞气放光芒。”
【匆匆】1.急急忙忙的样子。唐牟融《送客之杭》诗:“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元萨都剌《和王伯循题壁》:“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匆匆吃过看门老头端来的早饭,就一个人跑到海边去。”2.心不定貌;恍忽貌。宋邹浩《悼陈生》诗:“还家妻子久黄壤,单形隻影反匆匆。”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露】《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