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文炳焕,圣德温恭
睿文炳焕,圣德温恭释义
【圣德】亦作“圣惪”。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阳,高阳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唐杜甫《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明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世祖皇帝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忭,礼当庆贺。”
【温恭】温和恭敬。《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温和之色,恭逊之容。”《诗·商颂·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北史·王杰王勇等传论》:“夫文士怀温恭之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禀刚烈之资,其弊也敢悍。”《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勾践内怀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漢
【睿】《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俞芮切《正韻》于芮切,音銳。《說文》深明也。通也。《玉篇》聖也,智也。《書·洪範》思曰睿,睿作聖。《蔡傳》睿者,通乎微也。《徐幹·中論修本篇》睿莫大乎自慮。 《說文》本作叡,籀文作壡。《前漢·五行志》亦作。《六書正譌》从从目,从谷省。取其穿,目取其明,谷取其響應不窮。別作叡,非。俗作,尤非。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
【炳焕】。《文选·张衡<东京赋>》:“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瑰异譎诡,灿烂炳焕。”薛综注:“灿烂炳焕,絜白鲜明之貌。”唐崔令钦《教坊记》:“观者忽见众女咸文绣炳焕,莫不惊异。”《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寡人忽若身在云中,縹緲无际,至一宫闕,丹青炳焕。”2.显著。《宋书·武帝纪中》:“灵祥炳焕,不可胜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惟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