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政是暮春者,三叹春风舞雩下

如今政是暮春者,三叹春风舞雩下

诗句读音
三叹春风舞雩下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五馬
拼音: sān tànchūn fēngwǔ yúxià
如今政是暮春者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五馬
拼音: rú jīnzhèngshìmù chūnzhě

如今政是暮春者,三叹春风舞雩下释义

【三叹】叹”。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唐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文丞相已。”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李善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春风】春天的风。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唐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张天翼《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2.喻恩泽。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3.喻融和的气氛。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春风化雨”。5.形容喜

【舞雩】1.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礼·春官·女巫》:“旱暵则舞雩。”2.指舞雩台。《论语·颜渊》:“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舞雩之处,有坛墠树木,故下可游焉。”3.《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賡之以文王、宣父之操,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宋王安石《次韵酬龚深甫》之一:“讲肆剧谈兼祖谢,舞雩高蹈异求由。”明高攀龙《会语》:“康节如空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如今】史记·项羽本纪》:“樊噲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唐杜甫《泛江》诗:“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丁玲《母亲》三:“曼贞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暮春】,农历三月。《逸周书·文傅》:“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王慧﹞《闺词》云:‘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杨朔《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汉

【者】《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赭。《說文》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又《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又叶阻可切。《繆襲·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