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临古润旁,泓澄碧环复

如临古润旁,泓澄碧环复

诗句读音
泓澄碧环复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入一屋
拼音: hóng chéngbì huánfù
如临古润旁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rúlín3rùnpáng|bàng

如临古润旁,泓澄碧环复释义

【泓澄】见“泓澄”。亦作“泓澂”。1.水深而清。晋左思《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沅瀁。”南朝梁简文帝《玩汉水》诗:“杂色崑崙水,泓澄龙首渠。”宋林逋《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元刘壎《隐居通议·地理》:“江西龙兴市心,有一方池临街,緑水泓澂,名曰洗马池。”2.指清澈的水。宋王禹偁《与方演寺丞觅盆池》诗:“涵星冰月无池沼,请致泓澄数斛盆。”

【碧环】亦喻环形的绿水。宋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最后为圆殿,引流水绕之,曰碧环。”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润】《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又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又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又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又黃潤,蜀布名。

【旁】〔古文〕《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音螃。隷作旁。《博雅》旁,大也。廣也。《釋名》在邊曰旁。《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易•乾卦》旁通情也。《書•太甲》旁求俊彥。《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岐旁,岐道旁出。又《集韻》晡橫切,音。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詩•鄭風》駟介旁旁。《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又《韻會》《正韻》蒲浪切,音傍。《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