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急渊源,不遣朔庭空
诗句 | 读音 |
---|---|
儒林急渊源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rú línjíyuān yuán |
不遣朔庭空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bù|fǒuqiǎnshuò tíngkōng|kòng|kǒng |
儒林急渊源,不遣朔庭空释义
【儒林】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颜师古注:“儒林,贡、薛、韦、匡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寡人闻孔子之世,自正考甫以来,儒林相继。”2.泛指儒生、读书人。《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文帝践祚”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王闿运《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渊源】1.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原。《汉书·董仲舒传赞》:“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筦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里者,未之有也。”宋苏轼《复改科赋》:“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然。”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唐律疏议>跋》:“唐律本隋,由魏而周而隋,有渊源也。”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文学上的阶级斗争,若要追求它的渊源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遣】《廣韻》《集韻》去演切《正韻》驅演切,音繾。《說文》縱也。《廣韻》送也。《儀禮·旣夕》書遣于策。《註》遣,猶送也。又《正韻》祛也,逐也,發也。《左傳·僖二十三年》姜氏與子犯謀,醉而遣之。《前漢·孔光傳》遣歸故郡。又《廣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繾去聲。《廣韻》人臣賜車馬曰遣車。《正韻》將葬而祭曰遣奠。旣祭,乃包牲體,載之以車,隨柩而行,曰遣車。《禮·檀弓》遣車一乗。《註》人臣賜車馬者,乃得有遣車。
【朔庭】犹北庭。指北方异族政权。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然后诸路并进,非特恢復中原有反掌之易,亦可一举而空朔庭也。”元吴莱《严陵应仲章自杭寄书至赋此答之》诗:“乘轩南国鹤,解鏇朔庭雕。”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