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诗句读音
乘轺兼铁冠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chéng|shèngyáojiāntiě guān
入幕绾银绶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rù mùwǎnyínshòu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释义

【乘】ZDIC.NET汉典

【轺】《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說文》小車也。《釋名》軺,遙也。四向遠望之車也。《前漢·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者,在所爲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註》以一馬軺車而乗傳。又《廣韻》市招切《集韻》時饒切,音韶。《正韻》丁聊切,音刁。義同。 一作。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铁冠】1.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获冠铁冠,带鈇鑕,诣闕请歙。”唐岑参《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诗:“将军金印嚲紫綬,御史铁冠重绣衣。”明张煌言《挽张鲵渊相国》诗之二:“千秋共惜遗金鑑,十载何惭戴铁冠。”2.借指御史。唐戴叔伦《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入幕】进入帷幕。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还飈入幕,写雾出楹。”2.引申指进入内室。明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剧贼遁免》:“﹝罗龙文﹞与严东楼款密,且令品第所得江南诸宝玩,其入幕无间朝夕。后与严同败,同遣戍。”3.指入为幕僚。唐贾岛《送陈判官赴绥德》诗:“将军遥入幕,束带便离家。”金元好问《送樊顺之》:“王粲从军正年少,庾郎入幕更风流。”参见“入幕宾”。汉

【绾】《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版切,音捾。《說文》惡也,絳也,又絹也。《玉篇》貫也,羂也。《廣韻》繫也。《史記·貨殖傳》東綰穢貉,朝鮮,眞番之利。《註》綰者,統其要津。又《廣韻》烏患切,音畹。鉤繫也。亦作綄。

【银】《唐韻》語巾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巾切,音誾。《說文》白金也。《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註》朱提,縣名,出善銀。又黃銀。《山海經·臯塗之山註》黃銀出蜀中,與金無異,但上石則色白。又《唐書·房齡傳》賜齡黃銀帶。又《寶藏論》銀有十七種,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生銀出石中,成片塊,大小不定,狀如硬錫。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黑鉛銀得

【绶】《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受。《說文》綬韍,維也。《玉篇》綬,組也,綸紱也。《急就篇註》綬,受也,所以承受印環也。亦謂之璲。《後漢·輿服志》韍佩旣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漢官儀》綬,長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廣三尺,法天地人也。又《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註》綬,組綬,所以繫帷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承呪切,音授。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