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诗句 | 读音 |
---|---|
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suǒwǒyúkū yú zhī sìyǐ |
则三数月间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ésānshù|shǔ|shuòyuè jiān |
纳采问名 | 平仄:仄 仄 仄 平 拼音: nà cǎiwèn míng |
若因媒氏而娶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平十虞 拼音: 4|3yīnméi shìérqǔ |
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释义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枯鱼之肆】干鱼店。《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周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后因以为典,喻困境、绝境。《晋书·闵王承传》:“足下若能卷甲电赴,犹或有济;若其狐疑,求我枯鱼之肆矣。”唐元稹《代谕淮西书》:“以一旅之师,抗天下无穷之众……不三数月,求诸公於枯鱼之肆矣。”《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
【矣】〔古文〕《唐韻》《集韻》于己切《韻會》羽已切《正韻》養里切,音。《說文》語已辭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柳宗元曰》決辭也。又叶于姬切,音依。《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月间】指每个月里。《红楼梦》第二三回:“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都送到家庙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是了。”
【纳采】古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求婚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鴈。”贾公彦疏:“纳采,言纳者,以其始相采择,恐女家不许,故言纳。”《汉书·平帝纪》:“﹝元始﹞三年春,詔有司为皇帝纳采安汉公莽女。”
【问名】婚礼中六礼之一。男家具书托媒请问女子的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女家复书具告。《仪礼·士昏礼》:“宾执鴈,请问名。”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唐刘肃《大唐新语·谀佞》:“﹝许敬宗﹞弃长子於叶徼,嫁少女於夷落。闻《诗》闻《礼》,事絶於家庭;纳采问名,唯同於黷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果有展孝廉,生一女,貌极端好;但病痴,又常以舌出脣外,类犬喘日。年十六岁,无问名者。”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典
【若】〔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
【因】〔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又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又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又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又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
【媒氏】管婚姻之事。《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国家当设媒氏之官,选秀才年老者充之,兼司教事。其男女婚姻,皆告媒氏,自具愿书,领取凭照。”2.说合婚姻的人。三国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唐王贞白《妾薄命》诗:“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元柯丹邱《荆钗记·受钗》:“你做媒氏,疾忙与我送还他的财礼。”
【娶】《廣韻》七句切《集韻》《韻會》逡遇切,音趣。《說文》娶婦也。《胡安定家訓》嫁女須勝吾家,則女之事人必戒。娶婦須不若吾家,則事舅姑必謹。又《集韻》新於切,音胥。商娶,媒也。又詢趨切,音須。《荀卿佹詩》閭娶子奢,莫之媒也。或作娵。一作雙雛切,音毹。又遵須切,音諏。人名。烏孫王岑娶。經史內通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