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

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

诗句读音
儒生推变化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去四十禡
拼音: rú shēngtuī biànhuà|huā
乾策数大衍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拼音: qián cèshù|shǔ|shuòdà yǎn

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释义

【儒生】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餘人。”汉王充《论衡·超奇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列子·周穆王》:“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唐元结《寄源休》诗:“天下未偃兵,儒生预戎事。”郁达夫《读陈孝威<上罗斯福总统书>后感》诗:“儒生未必全无用,纸上谈兵笔有神。”

【推变】推移变化。《后汉书·仲长统传论》:“虽周物之智,不能研其推变;山川之奥,未足况其紆险。”2.推究变异。《后汉书·方术传序》:“今盖纠其推变尤长,可以弘补时事,因合表之云。”

【化】〔古文〕《唐韻》《正韻》呼霸切《集韻》《韻會》火跨切,花去聲。《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又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又《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又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又貨賄貿易曰化。《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又革物曰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

【乾策】1.推演《乾》卦六爻所得的蓍草茎数。《乾》爻皆为老阳,其数为九,故每爻九揲,每揲四策,共得二百十六策,乾策与坤策相配,总为三百六十策,以象天地循环一年的日数。《易·繫辞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孔颖达疏:“以乾老阳,一爻有三十六策,六爻凡有二百一十六策也……此经据老阳之策也。”宋苏轼《乞数珠赠南禅湜老》诗:“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2.泛指《易》卦中每一阳爻的蓍草茎数。参阅明何楷《古周易订诂》卷十一。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大衍】·繫辞上》:“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注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孔颖达疏引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清赵翼《圣寿覃恩得拜绢绵米肉之赐恭记》诗之二:“运是太和春不老,数纔大衍日方中。”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但僕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2.广大的沼泽地。《管子·七臣七主》:“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尹知章注:“倮谓焚烧,令荡然俱尽。”郭沫若等集校:“洪颐煊曰:‘倮当作僇。’王念孙曰:‘僇即疁字也……僇大衍者,谓火焚其草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