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诗句 | 读音 |
---|---|
如松匪石盟长在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十五海 拼音: rú1fěi shíméng chángzài |
比翼连襟会肯迟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bǐyìlián jīnhuì|kuàikěnchí |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释义
【松】〔古文〕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又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又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漢典考證:〔《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
【匪石】非石,不象石头那样可以转动。形容坚定不移。《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孔颖达疏:“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晋书·王导传论》:“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鶯鶯见生敷扬己志,窃慕於己,心虽匪石,不无一动。”清钱谦益《魏大中父邦直加赠徵仕郎工科给事中制》:“攻木之教有闻,匪石之心不改。”
【盟长】地方行政区域盟的主要首领。《清会典事例·理藩院·会盟》:“卓索图、昭乌达、伊克昭三盟各设帮办盟务一员,协同盟长、副盟长办理闔盟事务。”《清史稿·食货志一》:“儻将来私开一垄,增迁一人,坐所管盟长等罪,其租课官不之问,各札萨克自徵之。”2.犹盟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二:“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指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比】〔古文〕夶《廣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匕。校也,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又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又《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
【翼】〔古文〕《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弋。《說文》作。翄也。篆文从羽。《廣韻》羽翼。《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又《書·臯陶謨》庶明勵翼。《傳》翼戴上命。《疏》言如鳥之羽翼,而戴奉之。鄭云:以衆賢明,作輔翼之臣。又《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傳》汝翼成我。《疏》汝當翼贊我也。又《書·武成》越翼曰。《傳》翼,明也。又《詩·小雅》四牡翼翼。《傳》閑也。又《詩·小雅》有嚴有翼。《傳》翼,敬也。又《詩·小雅》四騏翼翼。《傳》壯健貌。又《詩·小雅》我稷翼翼。《箋》蕃廡貌。又《詩·小雅》疆埸翼翼。《傳
【连襟】1.谓彼此知心。襟,胸怀。唐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尔连襟,共挹青田之酒。”2.姊妹丈夫之互称或合称。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二:“《尔雅》曰:两壻相谓为亚。注云:今江东人呼同门为僚壻。《严助传》呼友壻,江北人呼连袂,又呼连襟。”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六:“姊妹之夫曰连襟。”沙汀《呼嚎》:“乡长同主席是连襟,诨名王水公爷,因为你一沾上他就会坏事。”
【会】〔古文〕《唐韻》《集韻》黃外切,音繪。合也。《易·乾卦》亨者,嘉之會也。《疏》使物嘉美之會聚。《書·禹貢》灉沮會同。《疏》謂二水會合而同。又《洪範》會其有極。《疏》會,謂集會。《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又《周禮·天官·大宰》大朝覲會同。又《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又《禮·檀弓》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註》會,謂盟也。《左傳·昭三年》有事而會,不協而盟。又《左傳·宣七年》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又《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與繪通。《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采也。《釋
【肯】〔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又。
【迟】〔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墀。《說文》徐行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又委遲,迴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又《韻會》棲遲,息也。《詩·風》可以棲遲。又姓。《書·盤庚》遲任有言。《註》古賢人。又尉遲,複姓。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廣韻》待也。《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註》懸心遲仰之。又遲明卽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