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

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

诗句读音
塞江流柿起书楼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āi|sài|sè1liúshìqǐshū lóu
碧瓦朱栏照山谷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bìwǎ|wàzhū lánzhàoshān gǔ

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释义

【塞】《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音。塡也,隔也。《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又充也,滿也。《書·舜典》溫恭允塞。《詩·鄘風》秉心塞淵。又國之阨險曰塞。《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又伊蒲塞,卽優婆塞。《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又九塞。《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

【柿】《正字通》同。○按世俗作果名,音士者,非。

【书楼】供藏书读书的楼房。唐王建《郭家溪亭》诗:“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唐白居易《池上闲咏》:“青纱臺上起书楼,緑藻潭中繫钓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七场:“梁兄,这里不是说话之处,请到小妹书楼小坐。”2.博学者的雅号。《新唐书·李磎传》:“磎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李书楼。”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称府者,有称库者……有称楼者(李蹊号李书楼)。”典

【碧】《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瓦】《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註》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又《詩·小雅》載弄之瓦。《傳》瓦,

【朱栏】朱红色的围栏。唐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元阁》诗:“高阁朱栏不厌游,蒹葭白水遶长洲。”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清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观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栏,既听乐而率舞,亦仰德而来观。”

【山谷】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吕氏春秋·谨听》:“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於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閒之所。”唐杜甫《南池》诗:“峥嶸巴閬间,所向尽山谷。”《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餘兵散布山谷,扬旗呐喊,以助兵势。”萧乾《雁荡行》:“山谷里是一片稻田,深黄葱绿。”2.山谷道人的省称。详“山谷道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