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几时初失侣,五陵何树又栖身
诗句 | 读音 |
---|---|
三楚几时初失侣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sānchǔ1|3shíchūshīlǚ |
五陵何树又栖身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wǔ línghé|hē|hèshùyòuqī shēn |
三楚几时初失侣,五陵何树又栖身释义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楚】〔古文〕《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粗上聲。或作。《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又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又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
【几】《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又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侣】《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徒伴也。《陸璣·草木疏》麟不侶行。
【五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国诸豪及长安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有丽人焉,其人五陵豪族充选掖庭。”明马海浮《玉交枝·闺怨》曲:“三湘云尽雁影遥,五陵人困鶯花老。”2.指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文选·班固<西都赋>》:“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刘良注:“宣帝杜陵,文帝霸陵在南,高、惠、景、武、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树】〔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栖身】“栖身”。寄身;暂居。宋李之彦《东谷所见·择师》:“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復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莫不是姓孙的无分,却将这精银响钞与了别人,教兄弟有家难逩,无处栖身。”《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画栋雕梁,栖身不牢。娇妻美妾,剐骨的刀。”洪灵菲《在洪流中》:“她真是不知道触到了什么霉头,三十多年前,她的丈夫被说是什么土匪砍了头,现在她的儿子又被说是什么农匪,无处栖身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