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澹阆中花
诗句 | 读音 |
---|---|
三叠凄凉渭城曲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入三燭 拼音: sānqī liángwèi chéngqū|qǔ |
数枝闲澹阆中花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shù|shǔ|shuòzhī|qíxiándàn|tánlàng1|4huā |
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澹阆中花释义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凄凉】寂寞冷落。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清昭槤《啸亭杂录·三姓门生》:“纪晓嵐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1.孤寂冷落。南朝梁沉约《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唐皎然《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金赵献之《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2.悲凉。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宋司马光《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清李渔《
【渭城】地名。本秦都咸阳,汉高祖元年改名新城,后废。武帝元鼎三年复置,改名渭城。东汉并入长安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唐王维《观猎》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元王士熙《送巨德新》诗:“渭城秋水汎红莲,白雪梁园作赋年。”2.乐府曲名。亦名《阳关》。唐王维《送人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后来谱入乐府,便以诗中“渭城”名曲。唐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诗:“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清袁于令《西楼记·之任》:“一朝打散如浪萍,几句楚江情,分明唱
【曲】《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又《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又《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又《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又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又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又《集韻》顆羽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枝】《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又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又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又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又干支亦作幹枝。《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又手節曰枝。《孟子》爲長者折枝。《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又枝江,縣名。《前漢
【澹】《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談上聲。澹淡,水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註》淡,音琰。又水名。《水經注》澹水承澧水于作唐縣。又恬靜也。《老子·道德經》澹兮其若海。又平澹也。《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又動也。《前漢·郊祀歌》相放,震澹心。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又安也。《前漢·郊祀歌》澹容與,獻壽觴。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澹臺,複姓。一曰水貌。又《集韻》都甘切,音儋。《史記·馮唐
【阆】《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浪。《說文》門高也。又空虛也。《前漢·揚雄傳》閌閬閬其寥廓兮。《註》閬,音浪。閬閬,空虛也。又空曠也。《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註》閬,空曠也。音浪。又土閬。《管子·度地篇》城外爲之郭,郭外爲之土閬。又山名。《屈原·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註》閬風,山名。在崑崙之上。《前漢·司馬相如傳》登閬風而遙集兮。《註》張揖曰:閬風山在崑崙閶闔之中。又地名。巴郡有閬中縣。《前漢·地理志》閬中。《註》屬巴郡。閬音浪。又《集韻》里黨切,音朖。爣閬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