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不易介,谁谓惠不恭

三公不易介,谁谓惠不恭

诗句读音
谁谓惠不恭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2wèihuìbù gōng
三公不易介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六怪
拼音: sāngōngbù yìjiè

三公不易介,谁谓惠不恭释义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谓】《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

【惠】〔古文〕①《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韻會》胡計切,音慧。《說文》仁也。《書·臯陶謨》安民則惠。《蔡沈註》惠,仁之愛也。又恩也。《書·蔡仲之命》惟惠之懷。又《爾雅·釋言》順也。《書·舜典》亮采惠疇。《詩·邶風》惠然肯來。《毛傳》時有順心也。又《增韻》賜也。《禮·月令》行慶施惠。又賚也。《書·無逸》惠鮮鰥寡。《註》惠鮮者,賚予賙給之,使有生意也。又飾也。《山海經》祠用圭璧之五,五采惠之。《註》惠猶飾也。又三隅矛。《書·顧命》二人雀弁執惠。又《諡法》柔質慈民曰惠。又州名。隋順州,宋改惠州。又姓。出琅邪周惠

【不恭】敬;不严肃。《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孟子·万章下》:“﹝万章﹞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斯盖罔道不恭,为天罚也。”单复《蜗牛》:“这虽然有些不恭,也有些不伦不类,但我前面说过,有些联想,是很奇特而引人深思的!”2.不奉行,不重视。《魏书·律历志上》:“今崇徒教乐童书学而已,不恭乐事,臣恐音律一旷,精赏实难,习业差怠,转乖本意。”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不易】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朱熹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王弼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颜师古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宋苏轼《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

【介】《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又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又《爾雅·釋詁》介,善也。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又閒厠也。古者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