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苎柴桑一世豪,区区玩物亦徒劳
| 诗句 | 读音 |
|---|---|
| 桑苎柴桑一世豪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六豪 拼音: sāngzhùchái sāngyī shìháo |
| 区区玩物亦徒劳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ū qūwán wùyìtú láo |
桑苎柴桑一世豪,区区玩物亦徒劳释义
【桑】〔古文〕《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又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
【苎】《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漢典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柴桑】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晋郭璞《江赋》:“鼓洪涛於赤岸,沦餘波乎柴桑。”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清钱谦益《吴封君七十序》:“指娄水为潯阳,即家园为庐阜,饮柴桑之酒,一觴独进;鼓少文之琴,众山皆响。”陈三立《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柴桑漉酒巾。”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晚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赵翼《哭亡儿
【一世】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2.三十年。汉王充《论衡·宣汉》:“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唐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
【豪】《廣韻》胡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乎刀切,音毫。《說文》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山海經》竹山有獸,其狀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註》豬也。夾髀有麄毫,長數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吳越呼爲鸞豬。又《穆天子傳》天子之豪馬、豪牛、豪羊。《註》豪,猶髭也。髭馬如馬,足四節皆有毛。豪羊似髦牛。又《玉篇》俊也。《正韻》英也。《孟子》若夫豪傑之士。《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前漢·武帝紀》選豪俊,講文學。又《廣韻》俠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又《韻會》彊也,健也。《前漢·食貨志》
【区区】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三国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江表之城,守区区之吴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张天翼《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復勾践之讎,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清黄生《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
【玩物】弄、玩赏的人或器物。《晏子春秋·外篇上八》:“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鳧雁,食以菽粟。”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石中获小龟》:“五六人乘间於洛滨,选拣白石为玩物。”鲁迅《徬徨·祝福》:“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玩物……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2.观赏景物。晋陆云《高冈》诗:“幽居玩物,顾景自颐。”宋王安石《饭祈泽寺》诗:“玩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明何景明《画马行》:“吁嗟玩物竟何益,遗跡徒使丹青播。”3.指沉迷于所好之物。4.犹玩世。谓以游戏态度对待事物。宋叶适《故宝谟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徒劳】劳苦;白费心力。《后汉书·朱浮传》:“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金王若虚《<新唐书>辨》:“子京於文字,其实处不及古人,而专以易置字语为新,徒劳甚矣。”清陈维崧《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展谒》词:“西子笑时,包胥哭后,霸吴入郢徒劳。颯沓响弓刀。”夏衍《秋瑾传》第三幕:“你不必多问,问了也是徒劳!”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