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诗句读音
千里故乡遥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四宵
拼音: qiān lǐ4xiāngyáo
三江归望断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二十九換
拼音: sān jiāngguī wàngduàn

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释义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故】《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爲之也。《註》徐鍇曰:故使之也。又《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又《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註》不慢舊也。又《書·大禹謨》故無小。《傳》故犯雖小,必。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註》大故,謂喪憂。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又《前漢·

【遥】〔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又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元方回《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杭州北楚州,三江八堰水通流。

【归望】,寄托希望。《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当今朝廷无贤臣,灾变数见,足为寒心,百姓咸归望于大王。”《三国志·魏志·陶谦传》“西讨韩遂”裴松之注引《吴书》:“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於公,一朝以醉饮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厚德不终,四方人士安所归望!”唐王昌龄《送李擢游江东》诗:“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典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