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
诗句 | 读音 |
---|---|
三门拈向灯笼头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sān ménniān4dēng lóngtóu |
休问他家觅归路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xiū wèntā1|0|0mìguī lù |
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释义
【三门】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孙诒让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汉郑玄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孔颖达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鲁庄公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定二年‘雉门灾’。是鲁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鲁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清夏炘《学礼管释·释庙位昭穆》
【拈】《唐韻》《集韻》《韻會》奴兼切,音鮎。《說文》也。《廣韻》指取物也。《杜甫詩》舍西柔桑葉可拈。又《集韻》職琰切,音颭。《正韻》尼占切,音黏。義同。
【灯笼】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宋书·武帝纪下》:“牀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的擎起送考。”巴金《寒夜》一:“两个灯笼红亮亮地挂在球竿上。”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休问】1.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2.好的声誉。唐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范氏传真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他】《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音拖。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又《玉篇》誰也。又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又凡牛馬載物曰負他。又《集韻》唐佐切,同。亦畜負物也。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滿谷。《註》他音〈口〉。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又《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觅】《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銘入聲。《廣韻》求也。《魏志·管輅傳》覓索餘光。《晉書·武帝紀》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又《唐書·南蠻傳》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三年,以西凉府覓諾族瘴疫,賜藥。 《正字通》从爪从見。俗作覔。非。《字彙補》一作。《集韻》本作覛,亦書作,或作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