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诗句 | 读音 |
---|---|
三年拔薤成仁政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sānniánbá xièchéngrén zhèng |
一日诛茅葺所居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yī rìzhū máoqìsuǒ jū |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释义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拔薤】庞参传》:“拜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后以“拔薤”喻打击豪强。唐吴融《和冯使君题所居》:“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宋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拔薤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汉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
【仁政】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孟子发挥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魏人置豹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清唐甄《潜书·柅政》:“虽有仁政,百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鲁迅《佚文集·随感录》:“一种是絮絮叨叨叙述些过去的荣华,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贵,小
【一日】一昼夜;一天。《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廻。”《书·洪范》“三曰日”唐孔颖达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宋真德秀《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红楼梦》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一日一夕”、“一日一夜”。3.犹昨日。
【诛茅】“诛茆”。1.芟除茅草。南朝梁沉约《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东。”闽徐夤《新葺茆堂》诗:“翦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明汪廷讷《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2.引申为结庐安居。庞树松《檗子书来约游》诗:“到此倘嫌山水浅,人间何地可诛茅。”典
【葺】《唐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玉篇》修補也。《博雅》覆也。《通俗文》苫也。《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註》謂草覆牆也。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楫。《說文》茨也。《周禮·冬官》葺屋參分。又累也。《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 《直音》作。
【所居】住宅;住处。《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至正甲申岁,潮州士人余善文,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康熙中,献县胡维华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大城、文安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