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涕泪剧悬河,断简残编奈若荷

三年涕泪剧悬河,断简残编奈若荷

诗句读音
断简残编奈若荷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七歌
拼音: duàn jiǎn cán biānnài4|3hé
三年涕泪剧悬河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ānniántì lèijùxuán hé

三年涕泪剧悬河,断简残编奈若荷释义

【断简残编】犹言断编残简。宋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勛,东皋犹得肆微勤。”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则这断简残编孔圣书,则常是养蠹鱼。”《镜花缘》第九五回:“太宗有剑士千人,都有万夫不挡之勇,惜其法不传。断简残编中虽有一二歌诀,亦不详其説。”亦省作“断简”。唐李绅《南梁行》:“故篋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明焦竑《焦氏笔乘·史通》:“勇于信冢中之断简,轻于悖显行之‘六经’。”清戴名世《<天籁集>序》:“至於文字之可以公之於世者,即残编断简,而不忍其没焉。”参见“断编残简”。

【奈】同柰。詳木部柰字註。

【若】〔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

【荷】《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又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涕泪】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汉王粲《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絶,目犹烂然。”宋司马光《送张兵部知遂州》诗:“闻道西州遗画像,使我涕泪空霑衣。”《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就接连不断地打了无数的喷嚏,闹得涕泪交流。”2.涕泪俱下;哭泣。《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黄初二年,进爵,徙封燕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涕泪。”唐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诗:“古往今来皆

【剧】《唐韻》奇逆切《集韻》《韻會》《正韻》竭切,音屐。《玉篇》甚也。《廣韻》增也,艱也。《王粲·詠史詩》人生各有志,終不爲此移。同知薶身劇,心亦有所施。《註》言三良殉秦穆,皆知死禍甚烈,不得不爲人用也。又戲也。《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眞戲劇。又姓。《史記·游俠傳》雒陽有劇孟。又縣名。《集韻》在北海。

【悬河】1.指瀑布。2.谓倾泻不止。唐牟融《邵公母》诗:“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明李东阳《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復悬河。”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苏曼殊《碎簪记》:“莲佩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4.指高出地面的河。《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