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宾磨圭角,百二山河拥剑铓

三千宾磨圭角,百二山河拥剑铓

诗句读音
三千宾磨圭角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sān qiānbīnmó|mòguī jiǎo
百二山河拥剑铓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bǎi èr shān héyōngjiàn máng

三千宾磨圭角,百二山河拥剑铓释义

【三千】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2.泛言数目之多。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3.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宋谢灵运

【磨】《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摩。《說文》本作。《爾雅·釋器》石謂之磨。《詩·衞風》如琢如磨。又去聲。《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音塺。《說文》石磑也。《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天文志》如蟻旋磨。又《韻會》通作摩。《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梅福傳》厲世摩鈍。又地名。《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圭角】1.圭的棱角。泛指棱角。比喻锋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鋩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子野﹞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守志端直,临事敢决。”宋范成大《枕上六言》诗之二:“独眠被出圭角,晏起帐承隙光。”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王守仁》:“阳明平日不露圭角,未尝显与濠忤。”2.引申为突出的特点。清昭槤《啸亭续录·小说》:“一百八人原难铺排,然以必各见圭角,始为著书体裁,如太史公汉兴诸王侯是也。”3.痕迹

【百二山河】固之地。唐卢宗回《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九重宫闕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元马致远《蟾宫曲·叹世》曲:“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三千世界都成幻,百二山河尽属空。”宁调元《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参见“百二”。

【拥】《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雍上聲。《說文》本作。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又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又衞也,羣從也。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亦作。

【剑铓】亦作“剑芒”。剑锋。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鋩寒。”宋梅尧臣《猛虎行》:“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鋩。”明王世贞《鸣凤记·林公避兵》:“方成睡梦,一伙强徒仗剑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