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莫逆俱岁寒,犹遗其一非简欢
诗句 | 读音 |
---|---|
犹遗其一非简欢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óuyíqí|jīyī fēijiǎnhuān |
三友莫逆俱岁寒 |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sān yǒumò nìjùsuì hán |
三友莫逆俱岁寒,犹遗其一非简欢释义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
【一非】1.一经变易。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王书》:“昔晋侯不能乘郑马,赵将不能用楚兵,一非水土,难为骋力。”2.全非。元刘因《外家西园李花》诗:“无边晴雪映柴扉,梦里繁华又一非。”
【三友】1.《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序:“戏謔而逢规诫,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哉?”宋秦观《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投閒数访之,可得三友益。”明杨慎《送谢子佩》诗:“益者来三友,同心得二人。”2.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琴、酒、诗。唐白居易《北窗三友》诗:“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輒举酒,酒罢輒吟诗。”3.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月、梅、杖。宋陆游《梅花》诗:“江上梅花吐
【莫逆】语出《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犂、子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遂以谓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南朝梁沉约《七贤论》:“山王二公悦风而至,相与莫逆。”宋陈师道《送秦觏》诗之二:“结友真莫逆,论才有不如。”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余同里閈之友号称莫逆者,不过三四人,皆当世知名士。”茅盾《幻灭》二:“所以在中学时代,静和慧最称莫逆,但也最会呕气吵嘴。”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岁寒】1.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唐黄滔《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李善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