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休征,修文偃琥

三月休征,修文偃琥

诗句读音
三月休征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sānyuèxiū zhēng
修文偃琥平仄: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十姥
拼音: xiū wényǎnhǔ

三月休征,修文偃琥释义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休征】吉祥的征兆。《书·洪范》:“曰休徵。”孔传:“叙美行之验。”《汉书·终军传》:“故周至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颜师古注:“休,美也。徵,证也。”唐元稹《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明唐顺之《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无杂扰之灾,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应。”

【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唐杜甫《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明尹耕《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修文偃武”。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明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人翁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清陈珮《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姮娥旧侍书。”参见“

【偃】《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煙上聲。《說文》僵也,仆也。《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又服也,靡也,臥也。《詩·小雅》或息偃在牀。《書·武成》偃武修文。又偃蹇,困頓失志貌。《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註》偃蹇,驕傲也。又與堰同,壅水也。《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也。又偃豬,下溼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又廁也。《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又地名。

【琥】《唐韻》呼古切《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說文》發兵瑞玉,爲虎文。《長箋》漢銅虎符,全體中分,作漢篆,又古玉虎符,扁體不全,形不體,亦無字,故曰龍文。與瓏同義。當卽虎字加玉,轉註以別于銅符也。又玉器。《左傳·昭三十二年》賜子家子雙琥。《註》琥,玉器。《禮·禮器》琥,璜爵。《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註》爲虎形,虎猛,象秋嚴。又《韻會》琥珀,松脂入地所化。《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疏》異類相感者,若琥珀拾芥,皆冥理自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前漢·西域傳》作虎魄。詳前珀字註。漢典考證:〔《周禮·春官》以白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