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帙空堂上,垂冠发星星

散帙空堂上,垂冠发星星

诗句读音
散帙空堂上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sàn zhìkōng|kòng|kǒngtáng shàng
垂冠发星星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chuí1|41|4xīng xīng

散帙空堂上,垂冠发星星释义

【散帙】。亦借指读书。《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刘良注:“散帙,谓开书帙也。”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诗:“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明唐时升《南翔里有八老人为社日相娱乐诗以纪之》:“南村翳翳桑榆日,出共持杯归散帙。”清纳兰性德《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堂上】1.殿堂上;正厅上。《仪礼·聘礼》:“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红楼梦》第七一回:“贾母高兴,又今日都是自己族中子侄辈,只便妆出来堂上受礼。”2.指父母。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夙缘已尽,别君去矣,君归为我谢堂上。”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甲申而后,堂上健存,柴车屡徵,忍耻一出。”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3.指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

【冠】《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音官。《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遂制冠冕纓緌。又姓。《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禮·曲禮》二十曰弱冠。《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又爲衆之首曰冠。《前漢·魏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星星】泛称夜空中发光的天体。唐李贺《感讽》诗之五:“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何其芳《云》诗:“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郭小川《我们歌唱黄河》诗:“今儿天上缀满星星。”2.犹一点点。形容其小。宋周邦彦《蝶恋花·柳》词:“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刘大白《旧梦》诗:“风吹得灭的,只是星星之火,可奈燎原之火何!”3.一点一点遍布的样子。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浑身遍体,星星开剥,儘着他炙煿烹炮。”《花月痕》第四七回:“鬼火星星,阴风冷冷。”4.头发花白貌。晋左思《白发赋》:“星星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