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

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

诗句读音
纱笼擎烛逢门入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六緝
拼音: shā lóngqíngzhúféng ménrù
银叶烧香见客邀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三蕭
拼音: yín yèshāo xiāngjiàn kèyāo

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释义

【纱笼】纱制灯笼。唐白居易《宿东亭晓兴》诗:“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宋高观国《御街行·赋轿》词:“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元张子坚《得胜令》曲:“锦衣搭白马,纱笼照道行。”清纳兰性德《生查子》词:“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烛】《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又《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又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

【逢门】蒙。《汉书·艺文志》:“《逢门射法》二篇。”颜师古注:“即逢蒙。”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荆和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逢门而著陷坚之功。”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儒》:“周之衰,保氏失其守,史籀之书,商高之算,逢门之射,范氏之御,皆不自儒者传。”参见“逢蒙”。2.复姓。汉代有逢门子豹。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银叶】银片。《宋史·外国传五·闍婆国》:“剪银叶为钱博易,官以粟一斛二斗博金一钱。”明张居正《恭谢赐问疏》:“今日伏蒙圣恩……颁赐银八宝四十两,银叶二十两。”2.指用银片制成的茶盏、熏笼等类器物。宋陆游《初寒在告有感》诗:“香暖候知银叶透,酒清看似玉船空。”典

【烧香】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汉武帝内传》:“帝迺盛以黄金之箱……安著柏梁臺上,数自斋戒,整衣服,亲诣朝拜,烧香盥漱,然后执省之焉。”唐寒山《诗》之六三:“烧香请佛力,礼拜求僧助。”《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老舍《神拳》第四幕:“当初你可那么虔诚,在自己的花园里设起坛来,天天磕头烧香。”2.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唐杜牧《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宋陆游《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独坐閒无事,烧香赋小诗。”元张雨《玄文馆省郎牛

【见客】来宾。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普遍的一桌席起码要上三十元才可以见客,古人所谓‘一食破中人之产’者,现在大家都见惯不惊,而且竞相比赛。”汉

【邀】《廣韻》于宵切《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腰。《廣韻》遮也。《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齎酒于半道,邀之。又《正韻》招也。《李白詩》舉杯邀明月。又《集韻》求也。通作徼。《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倖。又《正韻》通作要。《孟子》使數人要於路。《又》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漢典考證:〔《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賷酒于半道邀之。〕 謹照原文賷改齎。 考證:〔《晉書·陶潛傳》王弘令潛故人,賷酒于半道邀之。〕 謹照原文賷改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