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诗句读音
山半古招提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1bàn gǔzhāo tí
空林雪月迷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二齊
拼音: kōng línxuě yuèmí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释义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半古】《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赵岐注:“当今所施恩惠之事半於古人,而功倍之矣。”后以“半古”谓才能或功业仅及古人的一半。晋陆机《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於时势也。”《晋书·王导传论》:“比夫萧曹弼汉,六合为家;奭望匡周,万方同轨,功未半古,不足为儔。”漢

【招提】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南朝宋谢灵运《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拓提”。2.招引提携。明李贽《与耿司寇告别书

【空林】1.渺无人迹的树林。晋张协《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禪处,结构依空林。”2.木叶落尽的树林。唐章八元《新安江行》:“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雪月】月。唐李商隐《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宋朱熹《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元刘因《梅杖》诗:“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2.明月。唐贾岛《酬胡遇》诗:“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前蜀贯休《苦吟》:“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迷】《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